瀝青路面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出現裂縫、松散、車轍等常見問題
發布時間:2022-09-16
瀝青路面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出現裂縫、松散、車轍等常見問題
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應符合《成都市城市道路瀝青路面結構設計指南》。
瀝青表層應采用改性瀝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車轍性能和抗疲勞性能。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動態穩定性和低溫彎曲損傷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要求。
改性乳化瀝青粘層油的措施應明確灑在封層表面和瀝青表層之間,以保證層間的有效粘結。
材料
普通瀝青或改性瀝青膠結料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中的技術標準,路用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開級排水磨耗層OGFC為提高排水瀝青混合料的粘結強度和耐久性,應在改性瀝青膠結料中加入高粘度改性劑。
主次干道瀝青表面層粗骨料應為清潔、干燥、無風化、無雜質的玄武巖軋制碎石,支路瀝青表面層粗骨料應為玄武巖或輝長巖軋制碎石。
細骨料應采用新鮮、堅硬、干凈的硬灰巖或玄武巖,經專用設備加工的機制砂,加工過程中必須配備吸塵設備。
粗骨料、細骨料、礦粉均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技術標準要求。嚴禁在礦粉中摻入除塵裝置回收的粉塵,礦粉中小于0.075mm顆粒含量應大于90%。
為保證瀝青與骨料之間的粘結力,提高抗水損傷能力,應在瀝青或瀝青混合料中加入抗剝落劑,瀝青與骨料之間的粘附性不低于5級。
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表面層(SMA)或開級排水磨損層混合物(OGFC)混合料中應加入一定重量比的纖維穩定劑。原木漿生產的木質素纖維應按瀝青混合料總量質量百分比計量,絮狀木質素纖維用量不少于0.顆粒狀木質素纖維的摻量不少于0%.4%。必要時可論證摻入一定比例的聚合物纖維或玄武巖礦物纖維。
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應嚴格按照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混合料配合比應在生產配合比驗證的三個階段確定。應選擇骨架密實型或密實粗型級。礦物級配組成和混合料性能指標應符合相關規范要求。
滲透性好的慢裂陰離子乳化瀝青應子乳化瀝青PA-2。
基層表面同步碎石封層應采用與表層相同的改性瀝青或橡膠瀝青,灑布量應控制在1.8~2.0kg/m2、碎石灑布率應達到70%。
施工
瀝青混合料生產所用材料和設備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要求。
所有進場材料均勻、質量抽樣,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不得進場。各種材料應有效隔離,嚴禁逃逸,并采取防雨措施。
鋪設瀝青混合料面層前,應將下表面清理干凈,均勻鋪設粘結層瀝青,確保層間粘結。
正式施工前,試驗段鋪設,瀝青混合料運輸必須采用專用保溫車輛,途中采取有效保溫措施,防雨防污染,攪拌站至攤鋪現場溫度損失不大于5℃,攤鋪溫度和壓實溫度控制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要求。
壓實度由現場間隙率指標和標準密度的壓實度指標控制。
瀝青路面不得低于10℃,雨天,路面潮濕時施工。施工時應選用自動找平預壓裝置的攤鋪機。兩臺攤鋪機聯合攤鋪時,攤鋪機間距不應超過10m。攤鋪機的攤鋪速度應根據機械配套能力、攤鋪寬度和厚度進行選擇,以實現連續、勻速,中間不得隨意停機。
冷接縫處理時,應將鋪設壓實的橫幅邊緣切割整齊,清除碎料,用熱混合料敷在接縫處,使其預熱軟化,然后清除敷料,在接縫壁上涂上粘合瀝青,再鋪上新的混合料。
充分壓實橫向接縫。碾壓時,壓路機沿壓實橫縫,鋼輪伸入新鋪層15cm,每壓15~20cm,直到壓路機全部在新鋪層之前,再改為縱向碾壓。
推薦閱讀
- 蕪湖老舊小區改造 改變看得見
- 房屋建筑工程需要辦理哪些資質證書?
- 如何有效控制房建工程造價?
- 建筑工程管理優化策略分析
- 房建工程綠色施工主要措施
- 建筑施工管理創新管理策略
- 市政道路:拆除原道路相關部位 科學組織管道基礎設施建設
- 市政給排水工程常見問題
- 市政道路工程試驗措施分析
- 老舊小區改造承插管接口設計和施工
- 市政工程中人行道鋪裝松動和沉降
- 無需繳費!蕪湖多個老舊小區將改造內燃氣管道
- 市政道路工程鋼橋面鋪設瀝青混凝土車轍
- 瀝青路面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出現裂縫、松散、車轍等常見問題
- 市政道路工程中白加黑路面結構瀝青面層反射裂縫過早施工注意事項
- 市政道路和公路有什么區別?
- 2022下半年蕪湖經開區天門花園老舊小區改造計劃
- 市政工程施工之檢查井蓋與路面連接不平順
-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水穩基層平整度差松散裂縫
- 市政道路工程管理幾大標準介紹